close

  天山網訊(通訊員張萬成報道)6月22日,是第一師四團的巴扎日(巴扎是維吾爾族語集市的意思),當日,記者走進托峰大巴扎,感受百姓生活。
  上午11時許,數不清的毛驢車、摩托車、小型貨車以及熙熙攘攘的農民擠滿了四團農貿市場巴扎,連道路兩側都擠滿了人,空氣中飄蕩著烤肉和烤包子誘人的香味,還有商販高高低低招徠顧客的聲音。
  我們首先從大門進去,大門外停著一輛警車,周圍有幾名手持紅纓槍的民兵,全副武裝的樣子,最近反恐形勢嚴峻,他們為百姓提供安全。然後來到賣瓜果的地方。
  夏天來了,南疆農村大大小小的巴扎上都少不了西瓜、甜瓜的影子,四團又豈能例外來自英阿瓦提鄉的吐遜江·居買提正在賣瓜果,隨帶賣蔬菜,一個個圓圓的西瓜被整齊地碼放在農用車上,還有一些在地上上,以方便顧客挑選。居買提的西瓜是從阿克蘇批發的,每公斤3元,當天他已經賣出去一車。
  另一個賣瓜果攤子上,白鬍子戴花帽的維吾爾族老大爺手裡托著一個大西瓜,大聲吆喝著。老人笑眯眯告訴記者,除了賣瓜果,他還賣乾果。稀奇的是,老大爺旁邊有一位賣桑葚的婦女,有兩個卡盆,一個裝白桑葚,一個裝黑桑葚,買的人里女性多買黑桑葚的,說是可以補血。年輕人多買白桑葚,比較甜。賣桑葚不用稱,一塊錢一碗量著賣。
  離開賣瓜果的地方,我們繼續逛巴扎〈到一位老漢正和一個年輕人奮力將一隻黑褐色的粗毛羊裝上驢車。一打聽,他們父子倆在巴扎上擺的是羊肉攤,粗毛羊則是自己家的,拿到巴扎上沒賣掉準備拉回去。年輕人告訴記者,他家養了大小30只羊,今天這隻羊出價1400元,不料沒能成交。
  跟忙著制服不聽話粗毛羊的父子相比,木柵欄邊一輛驢車上三位中老年婦女顯然要悠閑得多。以為60歲左右的大媽身邊放著剛買的一袋蘋果,一問,她說:“家裡沒有種菜,10畝地全種的玉米、小麥。”她告訴記者,她每周都要逛巴扎,每次逛巴扎至少要花50多元買菜。
  路旁的驢車的主人是65歲的阿依古麗,她方纔有些頭疼,準備休息會再去買東西。記者問她會不會趕驢車,她很驕傲地大聲說:“當然會啦!”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
  逛巴扎的幾乎清一色是維吾爾族農民,多數是附近鄉村的,也有本地的職工,猛然見到銷售蔬菜的漢族菜農衡開東,我們產生一點好奇心是理所當然的。衡開東的菜攤子上不僅有茄子、辣子、西紅柿、等常見蔬菜,還有無筋豆、冬瓜等少見蔬菜。記者在攤子一角發現一種長得像小地雷的球莖,衡開東說那是山竹,賣30元一公斤。
  市場中間,夾雜著漢族經商者的服裝、五金、茶葉等攤位。穿過銷售炒貨、水果、鞋子、小百貨等五花八門商品的“河流”,記者見到了賣繩索和牲畜輓具的艾爾肯·艾山,他個子不高,頭戴黑呢帽,一身藍灰衣裝。攤子上除了批發來的各種繩索,最吸引眼球的是用牛皮和布料、稻草製成的毛驢“頸脖”,每副售價50元。艾爾肯告訴記者,他每天能加工六七個“頸脖”,然後拿到依麻木和四團農貿市場等巴扎賣掉,多的時候一個巴扎天能賣600元,少的時候賣300元至200元。
  艾爾肯今年50歲,趕巴扎已經30年。記者問艾爾肯現在的巴扎跟過去有何不同他回答:“東西貴了,以前一個‘頸脖’7塊錢!”更讓他感慨的是,以前農民趕巴扎坐的都是毛驢車,現在更多的人騎摩托車,還有開農用車的;以前巴扎上沒有香蕉、菠蘿等南方水果,現在南方水果在巴扎上隨處可見。蔬菜品種也增加了,“以前巴扎上只能買到農民自己種的蘿蔔白菜,現在什麼菜都有。”艾爾肯一番話引得站在一旁的人連連點頭。
  馬路中間,艾合買提·阿不力米提駕著三輪摩托車,載著父親和戴粉色帽子的小女兒正打算回家。摩托車鬥里有艾合買提·阿不力米提花135元買的一袋大米,還有花10元錢買的一個菠蘿,以及大白菜、蒜苔、西紅柿等。
  再走一小段,一處賣冰激凌的攤子前坐滿了人,穿桔黃毛衣的老闆娘不停地把冰激凌舀進玻璃杯子里遞給顧客,攤子後邊,她的丈夫正忙著加工冰激淋。他說:“一塊錢一杯的冰激凌,今天已經賣了幾百杯。”
  緊挨著冰激淋攤子,努爾尼沙·依馬木尼亞孜正熟練地削菠蘿〈她削菠蘿如此利索,給人的感覺,好像她從小就開始賣菠蘿似的。
  再往前逛,有賣種子的攤子,問了問,有7種花卉種子,還有22種蔬菜種子,老闆說:“像豇豆、皮芽子、西紅柿、胡蘿蔔等種子都是自己育的。占了大半個攤位的瓜菜種子都有漂亮的塑料袋包裝。”
  巴扎上多數經營者都是席地擺攤,從英阿瓦提鄉來的一個攤子卻是立在半空中的。他賣的是整整兩架男女各色花帽。一問價錢,從喀什批發來的每頂售價25—30元;自己做的便宜些。
  在路旁守著一地花草的是四團退休職工李青雲,他家裡有花卉大棚。他的攤子上主要有自己家培育的三角梅和夜來香,三角梅盛開的花朵引得一隻蜜蜂流連不去,夜來香濃郁襲人。李青雲告訴記者,他當天賣花收入已經有500元。
  走走停停間,幾把木頭叉子引起了記者註意。攤主告訴記者,這些叉子都是他自己做的,打場時叉麥草最好用,一把賣20元錢。
  我們走過一道架設在渠溝上的小木橋,來到的烤包子店前。一個維吾爾族小媳婦在木墩子上切白白的羊油連大師傅把羊油、羊肉、皮芽子和鹽水混合,包在擀好的皮子里。大師傅負責在饢坑邊烤包子,他說:“他賣烤包子已經10年了。”
  熱鬧的巴扎後面是更加熱鬧的麥西來甫表演場地。四團農貿市場旁公路養護站有家維吾爾族飯店,每到巴扎天,音響開到最大,吸引顧客吃飯和跳麥西來甫,逛巴扎的農民隨時可以加入跳麥西來甫的人群。歡快的樂曲聲中,這些平日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維吾爾族農民一個個都成了天才的舞蹈家,他們的動作是那樣矯健優美,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托峰大巴扎出門的地方,也有一輛警車,周圍有幾名手持紅纓槍的民兵。從市場出來的毛驢車上,坐著一家人,帶著買好的東西。維吾爾族人很會打扮毛驢車,車上有彩條,掛滿鈴鐺,隨著毛驢車的鈴鐺,主人唱起自己的歌。留下鈴聲串串,歌聲串串。  (原標題:一師四團熱鬧托峰大巴扎見證百姓民族團結幸福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zqoavut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